你有多久没掏出钱包了?仔细想想,现在生活中多数消费场景通过手机就能完成支付:商场购物,生活缴费,买电影票,出行停车……人们在享受移动支付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要全面认知风险,提高防范意识。大家买买买的同时,赶紧收藏这份移动支付安全使用手册。
第一条:不提前打开付款码
案例:重庆警方接到市民李女士的报警,对方表示自己的银行卡余额被人恶意盗刷。民警调取的监控录像显示,一名可疑男子在结账柜台前来回晃荡,握着的手机正处于扫码状态。李女士将手机支付码展示出来后,不到两秒钟,李女士的付款码就被该男子盗刷。
切记:付款时不要提前打开二维码页面,仔细观察周边是否有可疑人员。不法分子一般都是团队作案,有的人在身边故意转移你的注意力,后面的团伙就会趁机刷你的付款码,完成盗刷。
第二条:手机不给他人用 慎用指纹支付
案例:温州警方破获了一起与指纹支付有关的手机钱包被盗案。小张通过社交软件结识一名女网友夏某,夏某常用小张的手机玩游戏,为了方便使用,经小张同意,夏某在小张的手机里增添了自己的指纹。一次两人见面后,小张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自己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内的6000元钱不翼而飞,小张随后报警。经过侦查,6000元被转入的账户正是女网友夏某的。小张虽然关闭了指纹支付功能,但夏某在使用手机时再次打开了此功能,从而完成转账。
切记:一定保管好自己的手机,尽量不让他人使用。使用指纹支付时要检查手机指纹触摸键上是否存在异物,避免指纹信息被他人盗取。
第三条:小额免密不要开
案例:近日,安乐派出所破获一起案件,小偷李某盗走许女士的手机后,发现该手机的支付软件开通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,为防止手机锁屏,李某不断触按手机屏幕,在八九个小时内,他用许女士手机上的支付软件购买了大量名牌香烟,盗刷了1万多元。
切记:现在很多移动支付应用都有小额免密功能,开通后一些小额交易无需密码就可以完成。建议最好不要开通小额免密功能,防止被他人盗刷。
第四条:手机相册里不留身份证、银行卡照片
案例:浙江宁波的冯先生,因两张存在手机里的照片被人盗走辛苦攒了一年的积蓄…...王先生在手机丢失后,因手机价格不高,并未报警寻找。付某捡到手机后,通过手机里冯先生本人的身份证照片和银行卡照片,成功修改了冯先生交易软件的密码,一步步将冯先生银行卡里的钱转了出来。
切记:有些移动支付软件修改支付密码时,选择身份证正面照片和短信验证就可以成功修改支付密码。如果手机里的身份证、银行卡照片被不法分子拿到,就会出现被盗刷情况,所以身份证照片、银行卡照片千万不能保存在手机里。
第五条:二次实名验证不可信
案例:某天,市民王先生收到了一条要求他进行微信二次身份验证的消息,王先生点击了对方发来的链接,等页面跳转后按照要求填写了身份信息、绑定的银行卡、支付密码和银行预留手机号,并按步骤输入了验证码,接着页面提示王先生实名认证成功。半小时后,王先生先后收到了22条银行扣款短信,共计损失3450元。这时王先生才意识到不对劲,立刻将微信支付的银行卡解除绑定,并在冻结银行卡后报警。
切记:如果你收到移动支付软件需要二次实名验证的链接,千万不要点进去,不法分子会通过假链接让用户填写个人信息,诱导用户从银行卡转账,此行为还存在泄漏个人隐私信息等风险。
附录:支付软件使用习惯
▲使用移动支付软件时将“自动登录”“记住用户名”等设置关闭,可开启应用锁功能。
▲为手机设置不同的开机密码和支付密码,多个支付软件尽量采用不同的登录密码。
▲尽量避免手机与身份证、银行卡放在一起,定期对手机进行病毒检测和缓存清除。
▲注销旧手机号前,先去修改各个支付软件绑定的手机号。
▲不要随意点击支付软件非官方的下载链接,建议在手机上安装官方版本的正规支付软件,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财产损失。
▲大多数支付软件都有冻结或挂失账号的功能,手机丢失后,可以使用其他手机登陆自己的账号去设置,也可以致电支付软件的客服,根据客服指引操作。
(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网信中国”)